在工作中,学历和工作经验哪个重要?
发布时间:2024-01-07

在工作中,学历和工作经验哪个重要?
学历和经验比较,直接说结论,学历更重要,我更喜欢用学力这个词,意味着持续学习的能力。所谓的经验:很多行业的工作不需要你几十年的经验,有更多的人更有可能是一年的经验用了几十年。即使拿信息技术行业来说,新的算法,新的工具被不断开发和应用,老旧的经验反而成为阻力。而学历呢?学历是敲门砖。从筛选简历,初试,面试,签约,跳槽,学历都是大家一眼看过去最醒目的识别符号。985还是211?学校排名决定了你的出身。中下层岗位,不需要那么多经验,学历筛选是效率最好的。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你的工作能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考验的是你的持续学习能力。一定要在你的行业,在你的岗位做出一定的成绩来,才能配得上你的学历。结论:并不是说学历一定重要,经验不重要,但是拥有学历的人起步比较好。很多没有学历的人靠着工作能力和经验也可以做出不错的成就,但是相当于走了很多弯路,是少有人走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走一条人走的多的路呢?
- 枣香香002
在南京的高校中当大学老师综合来看最优先的选择应该是哪几所?
这个题目有意思。去哪个学校当老师,并不取决于高校,而是取决于应聘者自身的需求。南京一共有52所高校,即便只算公办本科,也有25所。如果从实力来看,南京大学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作为一所东部985高校,南京大学的招聘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一般博士恐怕想都不敢想。对普通博士来说,南京大学肯定不是最优先的选择。那到底应该怎么选高校呢?第一当然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样的高校,不但难进,进去了还难留下,如果没有一点学术底子,几年非升即走你就得卷铺盖走人,还得另谋职业。如果你是985博士或者海外名校博士,你肯定不甘于去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这样的学校,像河海大学等211高校恐怕就是你的最优选。而对三非高校博士或者一些硕士来说,排名靠后的三非本科或者民办高校才是最优选。第二要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学术只是一种职业选择,并不是每个博士都必须选择做学术。如果你对学术兴趣不是那么浓厚,那你可以选择一个教学为主的高校,这类高校对科研的考核往往弱一些,你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压力。但如果你一心想做学术,甚至立志做一个科学家,那当然要选择所在学科最好的高校,至少也要选择一个985、211高校。第三当然是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南京大学整体排名优于东南大学,但如果论建筑学,南京大学可能会被秒成渣(夸张一点)。而如果论水利工程,这两所高校又会被河海大学碾压。如果再论气象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又把上面三所都秒了。如果你是学气象学的,去南京大学工作恐怕只能去打个酱油,而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你才有可能成为全国最牛的。第四要考虑个人的其他需求。比如待遇上的需求,985、211高校给的待遇肯定更高一些,但也有一些省属高校可能会给人才提供住房、安家费等等,这些你要自己权衡。另外,像南京师范大学这类高校,教职工还有隐形福利,那就是子女的入学问题,学校能给的优质教育资源,可能花几百万、上千万都买不到。我此前还认识一个博士,特别擅长发论文,去面试就问学校有没有论文奖励政策,后来去了一个省属高校,1篇SCI奖5000,一区论文甚至5万,他一年能发3、4篇一区,10篇其他SCI,光论文奖励就20多万。后来干了几年,等聘期结束,又跳槽到另外的大学。总的来说,选哪个学校是从应聘者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高校角度出发的,应聘者首先需要认清自己,才能做好选择。
- 狐狸家的小兔子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摆到当今社会应是什么地位?
制度不完全一样,科举考出来的举人、进士可直接受官,进士一般实授县令,考虑到当时一个县只有区区几个官,其它都是吏,全国的官员数量也非常少,县令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用句话说,是部里管的干部,因此,进士出来授官后的地位,比咱们目前的县级领导要高的多,如果硬要比的话,用考试本身做一个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以明清为例:设高考=乡试,都是有省排名的考试童生相当于高考总人数则:秀才=各省排名靠前211录取生,举人=各省排名靠前985录取的学生。进士=各省清北录取的学生。经过综合考虑与计算,乾隆年间各省乡试举额分配情况如下:清朝前期乡试分省定额录取情况表省份 直隶 江南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河南 山西 广东 陕甘 四川 广西 云南 贵州举人名额 102 114 94 94 93 85 69 71 60 72 61 60 45 54 40科试人数 8160 9152 7520 7520 7440 6800 4140 4240 3600 4320 3660 3660 2250 2700 2000文化发达地区录取率明显低于相对落后地区,这样规定举额和录取比例,旨在保持录取的区域公平.进士名额:300,举人名额:1114,乡试人数:77162,举人考进士录取比例为26.9%,秀才考举人比例为1.44%,秀才可录取进士的比例为0.39%,估算童生到秀才选拔比例为10%,则童生可录取进士比例为0.039%,万分之3.9,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3900名。录取比例为万分之3.9,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390名,清北录取,童生录举人,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名,985最靠前学校录取。童生录秀才比例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0,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2名,211好学校录取。考虑到正常科举三年一科,以上比例还要适当减少。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高考高中毕业可以参加,但乡试只有秀才方有资格参加。乡试中举,取得举人资格才可以参加会试。以明清为例,会试人数约数千到万余不等会试选拔300人,称为进士,参加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乡试,因此实行乡试中举分省定额制,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乡试中举名额为:直隶(今南京)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省各40人,广东、广西各25人,总计470人。明宗景泰七年(1456年),各省录取举人的定额为:北直隶(今北京)、南直隶(今南京)各135,江西95,浙江、福建各90,湖广、广东各85,河南80,山东75,四川70,陕西、山西65,广西55,云南30。此后一直到明末,各省举额沿用此数,只有云南逐步递增从40、45增至50名。后来贵州举额从云南分出来,云南45,贵州增至30。明代分省定额的依据是各省总人口数与上年的考生数(按1/30来确定举额),力求地区之间名额分配公平,避免引发民族矛盾与社会骚乱。清朝沿袭明朝的乡试分省配额制的同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完善了录取制度。较明代更为具体,在确定各省举额时综合考虑该省的人口总数、考生总数、贡赋情况、教育发达程度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多种因素。如乾隆九年(1744年)规定:“直隶、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为大省,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为中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六十名,广西、云南、贵州为小省,每举一人,录送科举五十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 sukexin
近日,有南京家长就“减负”投诉教育局干涉学生正常学习,你怎么看?
昨天一篇《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火爆朋友圈,讲的即是近来南京中小学教育减负的事,看起来似乎是跟此前流行的浙江发的文同步了。我转发的这篇文章,结果下面引发了大片的评论:有的说,说好的月考,考着考着,考了一半,突然停掉了,后面不考了,以后考试的话,一学期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平时再不允许考试,更不允许排名,连公布成绩都不允许,咱也不知道自家娃在学校学得怎样。有的说,以前准备好的作业记录本也不给带回家了,作业都要在学校完成,不允许带到家里完成,书包一下子变轻了很多,真减负了。还有的说,学校和家长学生相互配合,来应付检查,老师培训学生,告诉他们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千万不能说漏嘴。急得家长都不知道什么好,那边学生学习还没学好,这边做人又成问题了,在学校里面被迫被教说谎。有的家长担心的是,咱又不生活在大京都或者大魔都,咱以后参加高考是要跟全省的同胞们一起奋战的,光是南京减负有啥用啊?那不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十多年前,南京高考在全省垫底的痛苦历史又忘了?更有人在下面,哈哈一笑,说那些辅导机构要嘴都笑歪了。可以想见,学校不让这样不让那样,那么,家长只好另外选择,自己辅导,或者去机构,可是自己辅导有多少家长有这个能力呢?那不是给机构送生源吗?不知道这样的投诉会有怎么样的处理结果,减负已经喊了好些年了,但是也只是喊喊而已,如此动真格的,还真让人吃不消,家长担心的是,我可以让我孩子减负啊,配合你们的行为,可是咱家孩子一来,以后高考怎么办?
- 莫南莫北1989
有什么比较好的厨师培训学校值得推荐?
谢邀,十二年厨师经验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厨师学校,本人原来是没人带和找不到学厨师的熟人,最后去新东方报了个半年制。要说没学到东西那不可能,只是学到的东西不是太实用。还有里面各种坑
- wmlqw
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有哪些合适的本科专业可以选择?
选择专升本的时候专业没有限制,跟以前所学专业关联不大。1.如果要专升本,得看以后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提前做一个人生规划。2.如果没有较好的专业想法,可以参考近几年的热门专业,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3.报专升本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校选择该学校最强的专业,正所谓“术业有专攻”。4.如果纯粹只是想提升学历,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切记不要选一下红牌专业,如绘画、音乐等,不然毕业后,有你后悔的。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在你选择专业是对你有帮助。
- 水煮宝贝鱼
为什么北京有三十多所中学一本率90%?
作为一个北京初中生的家长,来说说北京一本率的事。第一,北京的生源是全国的。这点大家应该能明白,北京的生源是面对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孩子,他们是传说中的考二代。举一个我家的例子来说,儿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在靠前的位置,但从来不是最优秀的,有一次和他谈心有没有自信拿到全班前三的成绩。他白了我一眼,说你看人家爸妈都是研究生导师,你连研究生都没上去,就别要求我了。北京的大学、中央部委、央企和超级民企为留住全国最优秀的人,给了他们户口,然后这些优秀的考二代们带着他们上一带人的经验和教育与实力。就以清华和北大的每年录取的北京生源为例,传统的老北京可能连10%都占不到,但从生源数量上说,传统老北京其实占到生源数量过半。第二,北京各区的教育不均衡。东西海三个区是优秀学校聚集,每个区又把最优秀的孩子集中在几所学校。虽然一直在控制,但北京的掐尖教育一直存在。在很多别的地方,学习好选择好学校是中考的任务,但在北京有时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经过一层层掐尖教育,好学生的聚集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都说北京好考,可是北京依然有很多学校几年出不了一个一本生,尤其是郊区、山区的孩子更是这样。有个同事的妹妹从怀柔山区一所学校考入了哈医大,结果就是之后十年都是学校的荣光,因为这个学校之后再没有出现过985的学生。第三,北京教育出手早,孩子其实真的也很累。我家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小升初这关当时择校也让我掉了一层皮。投简历、面试、考试,最终是拿到了还不错的学校,还有幸进了实验班。结果,初一入学之后英语摸底考试,老师直接用了中考的试卷,结果全班所有学生成绩均及格,还有几个学生考了近满分。我都不知道英语老师这几年要怎么教?单以英语成绩说,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了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学业水平。第四,北京教育资源多,一本招生数量多。本身一本在今天的中国也不算什么阶级划分的线了,一本数量和在京招生数量也确实比率较高。加上北京这几年在中考大力推进5年高职学校(大专)招生,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直接在中考就放弃了。使得本科率和一本率进一步提升。
- 忆荷塘格格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能到省会城市教高中吗?
这种事情,能不能,我觉得还是得看什么地方,还有最主要的就是看你的能力。拿深圳某中学来说,它在2020年招的很多老师中,清一色的清华北大。在些人中,绝大部分都在高中或者大学获取过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的优异成绩。深圳很多地方选老师,他们都非常重视你的“应试”能力。虽然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但是没办法啊,很多东西它就是有门槛的。比如某个企业招聘人员,人家的硬性规定就是要求要985的,你能说不是985的就不优秀吗?肯定不能,但是说的难听一点,我能在一堆金子里面挑金子,干嘛要在一堆沙子里淘金呢?这就是现实。可能很多人会说,清华北大毕业的,去当老师,这不是抢别人饭碗吗?难道清华北大毕业的,他们就一定比其他学校毕业的老师教的更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它事关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昌盛。顶尖高校的高学历人才去从事中小学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觉得这在今后应该成为一种舆论的主导方向。教育它就像是建房子一样,不在一日之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建房子最重要的是什么,那肯定是打好地基。如果一栋房子,哪怕它是百米大厦,地基不够牢固的话,它就非常有可能在顷刻之间倒塌。而中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成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就像地基一样,不言而喻。当然,如果是去稍微落后一点的地方,二三四线城市,或者乡村,我想一个北师大毕业的本科生,很大概率是能够当上老师的,不过不管到哪里,前提是你要符合人家的招聘条件并且通过考核。我有一个朋友,某三本毕业。但是通过他的努力,考上了一个地级市的重点初中,所以说来说去。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学历,不管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也好,专科三本毕业的也好。因为读过大学的人肯定知道,不管在哪,清华北大也有人天天混日子,专科三本也有人挑灯夜读,不断努力。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上进心,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至于学历,在这些面前,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肯努力,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祝大家找到称心的工作!
胃反酸烧心吃奥美拉唑多久有效
感冒嗓子疼吃什么消炎
蒙脱石散治拉肚子管用吗
经常吃益生菌有什么危害吗
上一篇: 给领导送礼被全公司取笑:不懂送礼,礼物越贵越遭人嫌弃
下一篇: 远程教育和高考有什么区别?
-
欧美人均预期寿命77.93岁,美国76.6岁,韩国83.5岁,那日本呢?
好消息,必将城镇人口短期内寿命长再行度提高了!第三世界卫健委刊发的信息显示:必将上年短期内寿命长已提较低到77.93岁,不仅在新兴的发展中第三世界里处于领先一段距离,而且在中较低盈余第三世界里也
- 2025-05-122岁未成年吃“巧克力”被送医院,错不在孩子,家长这几点没做好
- 2025-05-12吉大一院体检中心最新一览表
- 2025-05-12四川昨日新增本土“1+1”例 分别在成都和广元
- 2025-05-12池州新增“81+141”
- 2025-05-12严重口吃的成年人有多难?口吃矫正即兴分享
- 2025-05-12检出阳性!山西一地除此以外发布!
- 2025-05-12夏天家家备用的风油精和清凉油,90%的人都用错了!更是这5类人慎用!
- 2025-05-12积极支持眼中员工分4种,第3种更容易加薪!
- 2025-05-12什么样的人群可以水痘带状疱疹疫苗?
- 2025-05-12国家药监局:这类牙膏不不存在!